逐光而行,向阳而生!积极生活,走出职业倦怠

发布单位:暨南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中学部 发布时间:2023-05-11  

你有遇到职业倦怠期吗?

如何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

重新找回对教书育人的热情?

又有何方法防止或克服职业倦怠?

让我们一起走进傅荣教授

《积极生活,走出职业倦怠》的讲座

探索克服职业倦怠的良方!



傅荣教授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原副院长,正高级研究员(教授),广州市人民政府督学,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理事,广州应用心理学会会长,广东教育学会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协同发展专委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心理教育研究、教育科研评价与教学成果评奖研究、中小学德育与心理研究、现代教育发展研究和学校管理研究等工作。先后主持过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广州市哲社课题和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多项,出版著作2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曾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十佳专家”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全国青少年生命教育“十佳专家,省高校“十佳教师称号等。


积极生活,走出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试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劳动,哪一个人、哪一个行业不倦怠呢?

重要的是,倦怠了,然后呢?



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地方,会抱怨各种各样的问题。“抱怨是一种语言而不是行动,当一个人过多的被语言困扰的时候,他会失去行动力。”总把抱怨挂在嘴上,真正有用的行动就会被方方面面的抱怨束缚了。

讲座上,傅荣教授如庖丁解牛般层层剖析教师的职业现状以及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教师通常要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出现职业倦怠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成功的教师通常善于避免身心的高度紧张与疲劳,让潜能得以有效发挥。



他说到,职业倦怠一般包括了三个方面:一是情感衰竭,工作没有热情与活力;二是去人格化,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忽视的态度;三是个人成就感低或者经常有深深的无力感。克服职业疲劳,要弄清楚教育到底为什么,你在追求什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进入了信息时代,教师就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那么简单。鲍鹏山在《教育六问》里说,“教师何为”有两点:做教师要有理想,有担当。

如今弥漫在社会的浮躁的心态、模糊的价值观让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要怎么样做。作为教师,就要思考如何拨开迷雾,担当起“立德树人”的重任。



梁启超说:趣味最真而最长的职业,没有别样比得上教育。而有的教师在教育行业做了几十年,教书趋于机械化,培养学生就像是工业化的流水线生产一样。课本的知识是差不多,但我们不能盲目地认为今年和去年一样,明年和今年一样,那必然会产生倦怠,反复影响工作。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相信作为教师的大家都在坚守,但坚守不能原地踏步,而是要不断地追求,更高、更远地追求。走出职业倦怠,傅荣教授提到“十个度”:胸怀要大度、说话有适度、事业有高度、寿命有长度、读书有厚度、理论有深度、视野有宽度、办事要有速度、劳累勿过度。




此外,他还说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师德大计,修养为本;修养大计,品行为本;品行大计,健康为本;健康大计,身心为本。简而言之,我们就要维持自身健康,拥有积极的心理,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选择是一种能力,选择幸福是一种智慧。走出职业倦怠,其实是一种自我选择。选择热爱教师工作,就能时常体验到幸福感与成就感。在遇到职业倦怠的时候,可以对自己进行“三提问”:过去的快乐,你回忆起了吗?现在的幸福,你感受到了吗?未来的快乐,你规划好了吗?以此,让自己重新感受工作的价值、动力,和明晰方向。



教育强,则国强。作为教师,我们要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心有阳光,才能驱散阴霾;向阳而生,才能焕发无限生命的激情。“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产生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用幸福的灵魂唤醒才能栽培幸福的灵魂!


暨南大学附属中学

崇德 明理 博学 日新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